断代哲学史研究方面,代表性著作有:钱逊的《先秦儒学》[482],金春峰的《汉代思想史》[483],孔繁的《魏晋玄谈》[484],侯外庐等人主编的《宋明理学史》(上、下)[485],张立文的《宋明理学研究》[486],蒙培元的《理学的演变》[487]《理学范畴体系》[488],陈来的《宋明理学》[489],石训等人的《中国宋代哲学》[490],蒋国保等人的《清代哲学》[491],冯契的《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》[492],吕希晨的《中国现代哲学史》[493]。这些著作的出版,对于中国哲学史通史的研究,对于中国哲学史人物的研究,具有深化的作用。第九,专题、专人、专书、综论性研究。
专题研究方面,更是百花争艳,春色满园。主要的代表性著作有:张岂之主编的《中国儒学思想史》[494],赵吉惠等人主编的《中国儒学史》[495],庞朴主编的《中国儒学》(1~4卷)[496],熊铁基等人的《中国老学史》[497],方克立的《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》[498],方立天的《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》(上、下)[499],蒙培元的《中国哲学主体思维》[500],夏甑陶的《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》(上、下)[501],丁伟志、陈崧的《中西体用之间》[502],陈来的《古代宗教与伦理——儒家思想的根源》[503],李存山的《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》[504],李志林的《气论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》[505],祝亚平的《道家文化与科学》[506]。此外,关于儒家心性学说、中国哲学本体论、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论等,也有专著探讨。